——文学院毕润生个人事迹材料
他出生辽宁大连的一个小乡村,由于乡村条件的限制,从6岁起,他便每天5点钟起床,披着月光,独自沿着河边的小路,步行走到学校。那条汀旁小路至今让他印象深刻,每每回想,他都会佩服自己孩童时期独行的勇气。如今,痛失亲人,他孤身一人继续勇敢着在幽暗的道路上,提灯前行。他明白,独自一人的道路,其实并无分叉的选择可言,有时生活本就是无法选择的,人们所能做的便是秉持孩童般单纯的初心,勇往直前地走下去,或许道路漫长,但是总会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他一直努力地保持初心,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万分的人,生活与成长的20几年间,没有过重的负担,但却收获了许多“礼物”,别人看似他所遭受的苦难,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种种。他甘愿做一颗种子,虽然落身瓦砾,但是他不会悲观和叹气,历经磨炼开花结果,为荒瘠瓦砾平添春色。
传承家风,让他在生命土壤中扎根
他出生在一个党员家庭,姥爷就是一位老党员,母亲也在姥爷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姥爷和母亲毕其一生都扎根在乡村,年轻时的姥爷面对镇政府的高薪聘请,依旧坚守在乡村,只因热爱,从姥爷的身上,他看到了共产党员的清贫与坚守。母亲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村中的民政工作,面对村中的或泼辣,或霸道的村民,在他心中一直柔弱的母亲,也不畏惧村民对工作的干预。犹记得,一个村民由于个人低保的取消,便在半夜持刀潜入只有母亲一人的家中,抢夺了母亲的手机,持刀威胁母亲,幸好有人及时赶到,母亲才幸免于难。温和敦厚的母亲,在书记的调节下,还是决定私下接受道歉。对于连续工作了十年的工作岗位,母亲在生命的垂危之际,还在忧心村中的工作是否有人接手。
姥爷和母亲的坚韧不拔和坚守精神极大地影响了他,突如其来的转学、陌生的环境、一大堆优秀的同学,让来自乡村的他感到惶恐不安,起初的学习成绩一直平平无奇,但是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的是,他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城的唯一一所重点高中。他知道,这是每一个不眠之夜的功劳,他也知道,这是他默默学习到半夜所付出的汗水和辛苦的累积。
他一直相信着坚持的力量。步入高中,面对全县城的优秀的同学们,他在其中是比较不起眼的一个,经常在每次月考出了成绩之后,打电话和母亲哭诉自己对成绩的不满意,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平庸。他不仅面对着学习上的困境,和母亲的安稳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在高二的时候,一向身体虚弱的母亲患上了癌症,40多岁的母亲似乎在几天之间老了许多。为了让母亲安心,他加倍努力地学习,连仅仅可以休息半天的周末,他也在学校自习到22点,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希望母亲也能看到他的进步,赶快康复。然而,这一次,幸运之神并没有站在他们这一边,在一年后他回家看望母亲的周末,噩耗也随之而来,母亲永远地离开了他。母亲的离世对他的打击很大,成绩自然也一落千丈。但是,回想母亲这么多年对他的付出和努力、母子两人相依为命的苦难,他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努力告诉自己要收拾心情,在自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成绩终于得到了提高,如愿考取了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脚踏实地,让他在挫折磨砺中生长
步入大学,一向在中学时代专心于单纯学习课程的他,一直想要在新的阶段,挑战自我。他加入学生组织、选修语言课程、专心科研论文,但是一时间,面对众多任务让胆怯稚嫩的他手足无措,面对一次次的“低落”,他有过徘徊、有过惆怅,但是环顾四周的阴冷幽暗,依靠心灵的韧性,他试图寻找域外的光明,在狭窄的冷暗中,不停歇地向上挣扎,畅快地立于阳光之下,向阳成长。
第一次做学生干部,对于他来说,这个过程是坎坷和痛苦的,班委们的意见不统一、自己的粗心大意……每次的班委会对他来说都有一种莫大的压力,他甚至试图想要放弃这份工作。还好在坚持中,总有曙光在前。一次班委会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就开两次,班级同学的活动积极性不高,他就鼓励班委做出表率。在一年多的努力下,从无人参与的排球赛到赛场上人数最多的拉拉队、从辩手的孤军奋战到辩论赛上几十人的合唱鼓励……他幸运地看到班级同学团结的力量。
在他大学学习生活中,“失败”似乎永远都是他的关键词。从大一开始,他就进行了科研和论文的准备,在几乎付出全部精力准备了几个月后,自信满满的他面对失败的结果,是无法接受的,面对同学和朋友的询问,他故作坚强、满不在意。然而,面对茕茕孑立的自己,他告诉自己必须要成长起来。母亲一直以来葆有的乐观与坚韧再一次唤醒了他的斗志。终于,经历了近两年的力量储备,他和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准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最终斩获了国家级银奖、省级特等奖。这些竞赛成绩的取得,不仅给予他两年多以来不懈努力的热切回应,更是实现了学院创新创业竞赛史上0的突破。他终于明白,以往的困厄或许就是蛰伏蓄力的时候,在必要时刻,总会迸发出力量。
在专业学习上,起初的他更是一头雾水,幸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笨拙学习一年后,他取得了综合第6的成绩,但是他相信自己的上限绝不止于此。在三年的沉淀下,他终于收获了自己期待已久的结果,成功考取了年级第一的成绩,综合成绩、专业成绩均位于年级第一,学分绩点实现了4.64的自他突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拼尽全力的结果不仅实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成绩和突破,更是达到了学院近几年以来学分绩点最高值。原来,只要一直坚持不懈下去,一切皆有可能。终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学院的保研推免名额,并成功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为过往的努力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全面发展,让他在瓦砾荒瘠中绽放
收到东师的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不仅有着梦想实现的喜悦,更有着自己一人能否支付学费的担忧。作为一名孤儿,充满着爱的东师更是一直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冬日温暖的棉服赠予、中秋暖心的团圆月饼……他也依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勤工助学岗位工作,还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的的奖励。这不仅是一份奖励,更是为他们这些寒门学子提供了精神上的激励,让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依旧有机会自强向上,茁壮生长!
作为一名受助者,他希望接续温暖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希望昂扬青春力量投身时代洪流。在2022年的假期,他是一名志愿支教教师,以线上的形式,对两位山区小女孩进行小学语文的授课学习,他也是一名公益产品推销员,帮助有着世界最大群体的中国阿尔兹海默症老人延缓认知衰老。在2023年的假期,他来到了河南的睢县的一个乡村,在那里,他既是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为期一个月的支教生活,让他更为真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知行合一是他三年来努力践行的人生格言,大学三年一共进行了6项“三下乡”实践活动,走过了全国6个省份,8个县市,在丈量祖国土地中,淬炼青春力量。广袤而众多的中国乡村始终有他的,语言知识、文献方志、教师技能……脚下沾有泥土,心中沉淀真情。在社会实践中,遇见青春。
大学三年转瞬即逝,他的成长离不开众多温暖坚韧汇聚出来的力量,这其中有学院、辅导员的关心,有专业课老师的栽培,有学校暖心的支持与帮助,有国家政策的引领与帮扶。他生长在瓦砾之中,看似荒废贫瘠的土壤让他的成长之路并不顺坦,幸而沐浴着中华大地的阳光,在家人精神的支持下,在众多力量的帮助中,冲破荆棘,迎风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