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学生工作部
学校主页
 网站首页 | 部门介绍 | 队伍建设 | 思政教育 | 日常管理 | 学生资助 | 心灵港湾 | 党建园地 
思政教育
 入学导航 
 典型培育 
 学风建设 
 实践育人 
 文化育人 
 网络育人 
 毕业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思政教育>>典型培育>>理想与成才>>正文
逆境中成长,磨练中绽放
2023-12-29 18:20  

——生命科学学院张曼个人事迹材料


张曼,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生物科学拔尖班成员,综合成绩排名2/149,现已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逆境成才拼搏进取,曾获东师“励志学子”;刻苦钻研硕果累累,参与科研项目4项,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3,科学探究类一等奖最高奖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2,科学探究类二等奖获立“国创”项目、“中央基金专项”项目;追求卓越综合发展,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社会实践奖、“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厚普公益学校“优秀教师”各类荣誉三十余项

深学笃行,坚定拼搏方向

从贫寒中走来,一条穿过麦田的小路通往一座土坯房,这是她从小生活的地方。年逾古稀的祖父祖母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脑梗后遗症,每天大把大把的吃药,妈妈只有小学文化,没有工作,只能在家照顾年幼的弟弟,爸爸的双手托举着全家六人的希望但是高血压、颈椎病也缠上了父亲,这让干重体力劳动的父亲收入大不如从前,全家生活举步维艰。但家庭的困苦并没有使她自暴自弃丧失对未来的憧憬,而是暗暗下定决心努力奋斗她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努力成就梦想。

高考前夕,新冠疫情爆发,习总书记在给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回信中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当她看到无数医务工作者奔赴“战疫”一线,无数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研发新冠疫苗,以“生命科学”之力攻克病毒,她深知科学研究在疫情防控中至关重要,生命科学有其全球影响和实际应用,所以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生命科学这一基础学科,这是个人的兴趣,是师生的传承,更是国家的需要。

赋能成长,永葆进取斗志

初入东师,“绿色通道”让顺利入学,国家助学贷款护航她的大学梦,家庭原因让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所以她从未停下过逐梦的脚步,也未曾动摇逐梦的决心。

但初来乍到,还未适应大学生活的她是迷茫的拔剑出鞘却折戟沉沙。她曾复习着密密麻麻的笔记,却只考了57分。曾满心准备了一周的面试,却成为了唯一被刷下来的曾熬过12天的实验周期,无比激动的得到了第一次实验数据,却发现数据是异常的。所以,对她来说,大学生活的开始其实是生疏且笨拙、吃力又艰难的。

可是选择学生物源于她对科学的执着和报国梦想啊。这让从混沌中惊醒,让坚持不懈,让从不言弃,让越挫越勇生命科学是实验实践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上实验技能的应用,逐渐摸索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向老师们请教,向同学们学习,在平时广泛的学习知识,而不是只听重点。这样既能对基础知识有深刻的把握,又能在考试前做到从容不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生命科学的热爱,驱动着平均每天都坚持用1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学习,并且乐在其中。业精于勤,她实现了突破。从大一的及格就好,到现在课程平均90分以上;从大一学年绩点3.5,到大二、大三学年突飞猛跃平均绩点接近4.5,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东师“励志学子”等三十余项奖励。

躬行践履,不忘初心使命

人一定要知足、感恩,她说:是国家、是党组织给了我新生。疫情中“党员冲在前”的口号在召唤、生科院特色大学生理论学习班中优秀党员的事迹感染着她,使她坚定了要成为党组织中的一员,为人民服务。所以她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加强理论修养,提高党性觉悟,目前已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也许正是因为淋过雨,所以更想为别人打把伞。“饮其水者思其源”,一直以来,她因国家和党的资助才能完成学业,所以更想做些什么回报社会,她疯狂的汲取着专业知识,打磨自己的教学技能,加入厚普公益学校高中生物组,厚普云辅导、红烛学伴+,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她投身于各种支教活动。所服务的对象都是外出务工子女、贫困家庭子女,这些孩子们像曾经的她一样,渴望知识,却又懂事的不想为家里添加经济负担。他们一起畅游充满生物学知识的海洋,一起在追梦的路上不断前行。到现在,已累计爱心支教近500小时。

疫情期间她主动申请成为学院的楼层长,为同学们分发物资、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登记信息,任劳任怨、在所不辞;回到家乡她又投入了社区疫情防控,建言献策,她提出的方案大大加快了核酸检测队伍前进的速度,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认可,也受到了学校、社区的表彰与奖励。截止现在,她累计服务1000余时获评“优秀防疫志愿者”、“优秀抗疫志愿者”、“标兵志愿者”、“卓越社会实践个人”等称号。

勤奋创新,不负青春韶华

谁不是一边含着泪,一边拼命奔跑?生命科学领域所有的研究成果,都离不开实验室的夜以继日。作为拔尖班的学生,面对生科院繁重课业的学习压力,她选择把实验室当做第二个家,同学们睡觉的时候,卡点出寝室楼卡点进寝室楼是常态;同学们聚餐的时候,一遍又一遍的摸索实验条件、修改实验方案也是常态。有时到了实验的关键期,层析装置需要有人盯守,为了实验不停,她就在实验室打地铺隔一个小时就检查上样口和接样管。习总书记教诲学术研究就要能够坐冷板凳,需要长期坚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在科研中,将勤奋与热爱贯彻始终,尝到了先苦后甜。

还记得第一次进实验室的时候,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多高级仪器设备的她好奇地打量着,像极了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些设备对她有莫大的吸引力,震撼着便忍不住摸了上去。突然,师姐喊道“别动!这台进口设备几十万,没有经过培训先别动!”吓得她赶紧把手缩回来,生怕弄坏了。而现在,她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与此同时,她也体会到,光有实验技能是不够的,要了解前沿进展。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开始看顶刊文章。陌生的专业词汇,密密麻麻的字母,这对从小英语底子就不好的她来说是一种折磨。于是,她又将战场挪到图书馆死磕英语,现在她不仅英语水平大大提高,还能够自主了解科学前沿动态。

感受学术魅力,坚定科研梦想,今年暑假,作为全球遴选出的100人之一,她代表东北师范大学参加了西湖大学举办的生命科学国际暑期学校。在这里,仅用了半天她就突破了全英文环境的束缚,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新同学们相互熟悉,共同度过了充满学术魅力的14天。这期间,她有机会与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共同探讨生物学最前沿的科学问题,聆听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科学院院士的观点与发现,实操前沿科学技术研究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东师思考,发出东师声音。从不会说、不敢说,到“Thanks for your lecture, professor. I am Man Zhang, from th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and I have a question about...”让国际听到东师声音。

笔笔墨色书写科研路,努力终会得到回报,本科期间,她共参与4项科研项目,分别获立“国创”项目和“中央专项”项目并优秀结项,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3,科学探究类)国赛一等奖(最高奖项)、省赛一等奖,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2,科学探究类)国赛二等奖、省赛一等奖。作为学院拔尖班的一员,她会在科研逐梦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在生命科学领域继续深耕,将用一生去探索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与遗传、发育、失调等相关疾病发生之间的奥秘,为疾病治疗找到新的突破口,实现科研报国梦。

四年的时间,张曼同学实现了蜕变,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步履艰难,却又收获满满。习总书记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勉励广大青年“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她出身贫寒,却满腔热血,立鸿鹄之志,她将携着一颗感恩之心,尽其所能回报社会;将始终保持好奇心与探索欲,不忘初心与使命,用一生奔赴科研报国路,这是国家的需求、学院的栽培、个人的拼搏。使命在肩,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她立志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生机勃勃,科研报国,助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 邮编:1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