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张毅聪个人事迹材料
张毅聪,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郝水试验班成员,综合成绩排名1/147,现已保送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曾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2篇,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挑战杯”等多项科研竞赛,获国家级奖励3项(含最高奖励2项),省级奖励5项。曾任学院学生会主席、校级志愿服务组织“爱心学校”校长,获“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荣誉奖励三十余项。以全面发展为导向,奋力绽放青春光彩。
笃学善思,永葆进取斗志
初入东师,她抓紧一切时间夯实专业基础,每天穿梭在教学楼和图书馆,从不离手的是数不清的计算公式和化学结构,萦绕耳边的是从未接触过的专有名词和复杂机理。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让她也曾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因困难而繁重的专业课程感到焦头烂额,但从未停下过前进的脚步。
面对这“万重山”,她迅速调整心态,顶着辅修的压力,捱过短暂的迷茫,迎难而上,实现大一学年专业课程平均90分以上,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经历疫情后的大二、大三学年她更是严于律己,反复打磨小组课程汇报,突破全英文限制,在宿舍楼梯间研读PNAS前沿研究性论文至数个深夜;训练逻辑思维,以独立思考为抓手内化专业知识,创新提出科学问题,学年学分绩点接近4.7,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全校本科生仅3人)等多项奖励荣誉。
身为朋辈辅导员的她受邀为学弟学妹们进行经验分享时,曾被问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习的“窍门”是什么。那一刻,三年的栉风沐雨一一浮现在她眼前:或许反复推敲演算的草稿纸是答案、厚厚一沓手写的思维导图是答案、怀着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在坚持不懈的探索中逐渐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是答案。只有走在自己的路上,向前踩下去的每一脚才会有力量;唯有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方能将勤奋创新贯彻始终,尝到先苦后甜。
躬行践履,坚守初心如磐
青春向党,挺膺担当。身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她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提高党性觉悟,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
在生科院特色大学生理论学习班优秀党员事迹的感染下,她找准定位,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朋辈导航”计划团队为新生赋能,全心全意为同学解难题、办实事;时刻响应“党员冲在前”的号召,疫情期间担任抗疫志愿者,承担核酸引导、食堂秩序维护等工作,积极配合学校防疫工作;不断磨炼自身服务本领,担任校级志愿服务组织第十九届爱心学校校长,秉持“耐心育人以学识,爱心助人以成才”的信念,已组织132名爱心教师,面向5个社区、1个学校共464名学生,统筹开展多元化志愿支教活动。
追随光,靠近光,成为光。而在这些数不胜数的志愿活动中,令她久久不能忘怀的有这样一段经历,时刻鼓舞着她去播撒爱与希望。目前,我国自闭症患者数量超过1000万人,其中自闭症儿童数量超过200万,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而将快乐分享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希望可以做一束微弱的光,尽她所能为这个世界带去温暖和力量。为此她抓住每一个机会,在紧张的课程安排中见缝插针,自学手语,参加吉林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和东北师范大学红烛志愿者协会合作组织的“摘星星的孩子”义教志愿活动,参加“喜爱加”关爱特殊儿童线下公益活动。在孩子们清澈的目光中,她真正明白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所在。因此她决心继续将希望传递,躬行践履,不忘初心使命。截至现在,她已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00余时,获评“优秀志愿者”、爱心学校“优秀爱心教师”、“优秀社会实践个人”等称号。
潜心探索,立志科研报国
在全球变化大背景下,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愈发受到威胁,降水格局变化、氮沉降等对全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对此她深受感染,毅然决定在生态学领域探索前行。
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她大一便主动联系老师,进入全球变化实验室学习,培养自身科学探究能力,主持的《降水频率和氮沉降及其交互作用对松嫩草地N2O通量的影响机制》科研课题,获立“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顺利结项;为拓宽科学研究视野,先后作为核心成员和组长参加各类科研创新竞赛,从刚入学时的“科研小白”到独立阅读领域顶刊、完成科研项目;在不耽误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利用假期时间出野外积累科研实践经验,在吉林松嫩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空旷寂寥、漫天黄沙的样地中,踏过泥潭,顶着骄阳,安置静态箱,取土取气体样。看着镜子中满脸是土的自己,她更确定未来在这条生态之路前进的想法。
心怀满腔热忱,终有硕果累累。本科期间,她共参与7项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2篇,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科研创新竞赛中屡获佳绩,并于今年7月带领团队成员在与来自全国600余所高校的16000多支队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拿下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4,科学探究类)国家一等奖(最高奖项)和(2024,创新创业类)国家二等奖。作为学院拔尖班的一员,她会在生态领域继续深耕,朝着国际顶尖科研院所努力,实现科研报国梦。
全面发展,不负青春韶华
东师四年,不断突破、蜕变。她始终坚信,大学不是只有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漂亮的学分绩点也不是仅靠书桌前的埋头苦干,高的效率和好的状态往往从生活中来。
真正的成长,是超越昨天的自己。她热爱生活,不断挑战自我。坚持跑步10km,完赛五月长春马拉松;参加各项文体活动,自小坚持的舞蹈为在民舞团的训练与演出打下扎实基础;利用暑期时间参加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国际交流项目,在美丽的贝加尔湖生物站慨叹大自然的奇迹。奋斗和奔跑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更锤炼了她的顽强意志和健康体魄。她一路勇敢向前,追求卓越,全面发展,就像母亲告诉她的那样:“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以致用,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是习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谆谆嘱托,她时刻铭记于心。在接下来的求学生活中和未来科研道路上,她仍将牢记初心与使命继续沉淀、潜心钻研,带着“敢闯敢拼”的魄力,在探索与创新中砥砺前行,以自身之所学回报其热爱的事业和热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