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学生工作部
学校主页
 网站首页 | 部门介绍 | 队伍建设 | 思政教育 | 日常管理 | 学生资助 | 心灵港湾 | 党建园地 
思政教育
 入学导航 
 典型培育 
 学风建设 
 实践育人 
 文化育人 
 网络育人 
 毕业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思政教育>>典型培育>>理想与成才>>正文
物理之路:热爱与责任的交融之旅
2024-12-27 22:07  

——物理学院赵甫元个人事迹材料

赵甫元,男,汉族,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2021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儿时与爷爷一起收听老旧收音机的“滋滋”声,让小男孩萌生了动手修好它的想法,在面对拆解下来的众多陌生原件时,男孩表现的既疑惑又惊喜,在不断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他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殊不知,他追寻物理、向往科学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悄悄转动……从少年时简单的动手创造到大学时踏入实验室,他的科研之梦逐步具象,坚定地在物理这条道路上勇往直前。

追求卓越:实验中的磨砺与成长

从河南嵩县到吉林长春,从四面环山的小县城到平原腹地的大城市,跨越了祖国一千七百公里的广袤土地,他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远行,变化的是生活环境,不变的是他对物理的热爱与执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物理,必须在实验上下苦功夫。为此,他踊跃报名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备赛过程异常艰辛,需要抽出大量课余时间,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进行各类实验,常常熬夜修改分析数据,学习编程软件编写课题代码。

让他最难忘的就是大二学年的暑假,除了照顾到团队的实验项目外,还有个人的实验项目要去准备,每天起床就加急赶到实验室做实验,一呆就是一整天,将备赛大纲的三十多个实验项目在两周之内认认真真的做了一遍。因此,大学室友都调侃他为“实验卷王”!所谓“卷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他还利用晚上的时间自学《电动力学》《现代光学》等高年级及研究生课程的专业知识,以此夯实基础,应对复杂的实验设计需求;与团队伙伴们分享研究查找到的文献和资料,与老师交流、探讨、设计、改进实验去验证团队的猜想。比赛当天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子同台竞技,面对同一道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实验题目,在三个小时内完成了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最终他以个人单项全国第十一名的成绩获得全国二等奖,以仅一分之差惜败于国一,打平了该项目上的最佳成绩纪录。“一分的遗憾”并没有打消他的勇气和毅力,秉持物理学人追求真理的执着与严谨,他和队友们突破重重困难,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在之后的团队项目上成功以全国一等奖的成绩圆满收官。其中该团队竞赛成果整理修改后已经被《物理实验杂志》收录发表。

热爱执着:奋斗中的坚韧与追求

作为陆家羲数理基地班的成员,需要打通“数学”与“物理”两门最硬核的学科,除了需要修读物理学专业课程外,还需要修读应用数学专业共22门专业课程,几乎每天的课从早上八点排到晚上七点,外加研讨课和讨论班,有人说“学数学的人是最聪明的”,也有人说“学物理的人是最聪明的”,但他心中总有一股劲,既要学好物理,也要学好数学,一页页笔记,一张张演算草纸,数不清的题目,改了一遍又一遍的解答过程,腰酸背痛却浑然不觉,眼睛发涩也未曾停下片刻,他的注意力早已完全集中在实验数据与计算公式上。面对专业课总是一丝不苟,因为他知道想要做好科研最主要是打好基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终他以前三年的专业绩点4.8063/5.0,综合绩点5.0853的好成绩,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中科院严济慈奖学金,获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8项,校级以上奖励18项并且专业和综合排名双第一的成绩顺利保送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幼时因为收音机的维修尝试,开启了他对信息传递的思考——那种能跨越距离、穿透障碍的神奇力量,正是他在量子通信研究中渴望探索的。他希望通过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揭开通信技术背后更深层次的物理原理,将科学的奇迹真正带到人们的生活中,为未来的信息安全与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如今他更是以物理学院首批本科生身份在共有10位诺贝尔奖科学家的MIPT朗道物理研究院学习并主动担任班长他从一个大山里的毛头孩子成长为首批出国留学的本科生,从一个对修理收音机毫无头绪的小孩蜕变成如今站在科技前沿的时代青年。一路走来,他用行动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也诠释了科学追求的意义,物理的路看似漫长枯燥,但热爱和执着给了他披荆斩棘的勇气。

求实创造:服务中的关怀与行动

从寝室长、陆家羲班班长、讲学社社长、物理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到如今的第五十届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他始终将同学们的实际发展需求作为工作的导向。面对处于迷茫期的同学,他主动搭建桥梁纽带邀请优秀青年教师做客‘青椒说’访谈交流会,希望通过这些成长故事激励和引导同学们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面向陆班班级,他负责组织“学术、科研、竞赛、人工智能”等专业赛事,以赛代练,夯实本领;面对学习困难的同学,他依托师大讲学社,坚持重点知识讲解百余次,传递温暖,收获余香。作为寝室长,他帮助带动成绩落后的室友一路逆袭,最终有4位同学直接保送读博、2位同学找到了自己心仪的教师岗位,被评为校十佳寝室后,他始终与同学们共同进步。为了帮助室友们取得更好成绩,他积极组织学习小组,分享实验中的心得体会,鼓励大家在各自的科研领域中携手合作,共同突破。正是在他的支持和鼓励下,一位室友找到了合适的实验团队并成功发表了一篇SCI论文。“信念坚实、学识扎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四实品格,早已融入了他的血脉,成为持续奋斗的精神源泉。

他相信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未来他将继续继承和发扬好“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东师精神,为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智慧!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 邮编:1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