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举信仰之炬 引领青春航向
——参加赴井冈山、嘉兴、华西村“红色体验”教育实践活动日记摘录
东北师大校报学生记者 许晴
12月18日晚10时,一下火车,长春零下30度的冷空气扑面而来,这熟悉的寒冷让我意识到与其他20名实践团成员,赴井冈山、嘉兴、华西村的红色之旅结束了。坐在返校的大巴上,几天来的一幕幕不断在脑海中重现。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晴
期待:红色之旅意味着什么
登上去井冈山的火车,大家渐渐熟稔起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革命圣地,憧憬着别样的体验。兴奋的讨论让我对即将开始的实践活动充满了期待。
翻看行程表,再仔细看一遍。12月12日在火车上自学井冈山相关材料,制定公益服务计划。12月13日上午进行自学自讲,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12月15日实施公益服务计划……七天的行程、三个实践地点,除了调研,还要自主设计并完成一项公益服务活动,满满的行程安排让我明白这不是一次旅游。“你们一定要想清楚这次实践活动意味着什么。”杨成岭老师在出发前动员大会上的话时时闪现在脑海中。兴奋随之被紧张代替,随着大家一起,我也认真地翻阅起自学材料《浴血罗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史》。
这是一本描写井冈山革命历史的书,书中还原了革命时期红军战士的战斗生活。读书时间过得飞快,渐渐地,井冈山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井冈山精神也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放下书,看一看红军曾战斗过的地方、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的念头更加强烈了,也许到了井冈山,我能对井冈山精神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晴
体味:他们为何如此执著
经过26个小时的颠簸,列车抵达了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吉安。刚下车,南方的湿冷空气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不同于北方的干冷,南方的湿冷如柳絮般一团一团地塞到胸肺,这让我非常不适应。《浴血罗霄》中的叙述,让我想起当年红军就是在这样的寒冷中,缺衣少食地奋斗的。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盘旋了不知多久,才到达井冈山最高点——1300多米的黄洋界。向导背诵起主席的一首《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边听他吟诵,我边审视起这座险峻的山峰来。斑驳的土炮仿佛诉说着它英勇抗敌的战绩,简陋的壕沟还是当时艰苦作战时的模样。我不禁浮想连翩,听着主席的诗词,当年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仿佛生动地展现在我面前一样。
红米饭、南瓜汤、野菜,这些被当地人称为红军饭的食物是我们的午餐。与白米饭相比,红米饭的粗糙难以下咽。导游说,当年红军食物不足,有时连野菜都很难吃上,红米饭虽然难吃,但能让红军打仗时不会觉得饿。就着野菜,细细品味着这些红军赖以生存的食物,一种苦涩渐渐涌上了心头。
吃完午饭,我们来到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导游介绍说,这里曾是革命年代井冈山唯一的医院,医院条件极差,医生少,药品奇缺,医务人员自己上山采药,用竹片、木板等制作简单的器械。茅草铺的病床,竹子做成的担架,用于截肢时固定手脚的大石头,都让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生存已经不易,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些红军战士如此执著地坚持革命呢?
下山时车上很安静,司机不断讲着这里发生的各种往事,而我们则陷入了沉思。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阴
支教: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这是辛苦但很有意义的一天。一大早,我们便跑步前往井冈山小学,开展在火车上制定好的公益支教服务行动。
根据计划,队员们被分为两组,分别负责两个班。每名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有的人讲课,有的人负责辅导,我的任务是记录第一小组服务的全过程。井冈山小学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音乐学院2012级本科生刘晓乐发挥专业优势,给孩子上了一节音乐课,教孩子唱歌时如何吸气、控制节奏。传媒科学学院本科生孙汉栋教孩子们朗诵《沁园春·雪》,体育学院本科生王建超教孩子们打八极拳,美术学院本科生黄云飞教孩子们画一笔画……
在记录课堂的过程中,一名独自坐在最后一排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他的孩子大声唱歌时,他把头藏在课本里小声唱。其他孩子都穿着厚实的羽绒服,而他的衣服是单薄的校服。这可能是一个条件不太好且有些自卑的孩子。我走到他身边,和他一起唱、大声唱,慢慢地带他融进课堂中,最近,受这样的氛围感染,他还主动回答了一个问题。放学铃声响起,这个孩子拿着一个本子让我给他签名。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我不知所措,压抑住激动的心情,我认真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写下“笑看风云、大声说话”八个字送给了他。
井冈山小学的教育现状引发了我的思考,虽然这所学校的教育设施比较完备,但师资力量仍然薄弱,很多教师并不是科班出身,在师范院校读书的我们,能为这样的学校和孩子们做些什么呢?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晴
追问:是什么成就了如今的美好
今天,红色之旅继续,我们来到了诗意的江南小城——嘉兴。透过烟雨楼脚下的薄雾,我们看到曾经召开过中共一大的红船。走在南湖革命纪念馆里,虎门海边的烟火、飘着墨香的《新青年》杂志、李大钊牺牲的绞刑架……书本上的记忆仿佛活了过来,“我想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我一定会跟这些先辈们一起干革命,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说这句话时,外国语学院?级本科生吕卓玲有些激动。她那坚定的眼神让我深受感动。在纪念馆的誓言墙上,我也庄严地写下了自己的誓言:养浩然之气、强立身之本、志存高远、心怀天下、明德善学、立己达人,争做国之栋梁!
离开了嘉兴,大巴车把我们带到此次红色之旅的终点——华西村。虽然对华西村的美好生活早有耳闻,但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别墅、长出单个306斤大南瓜的现代农业大棚和60层高的五星级大酒店,我还是被深深震撼了:华西村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村落发展成如今创造多项世界之最的中国第一村,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对比嘉兴的苦难记忆与华西的繁荣富强,我们应该追问的是: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晴
收获:心灵之旅没有终点
这一路上潜移默化的感染,让我对此次红色之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反复咀嚼、品味体会,困扰在我心中的几个问题渐渐有了答案。
一张张记录历史的旧照片、一件件烈士遗物,让我深感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受一切考验、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对此,以前的我并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但这次红色之旅让我坚定了作为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今昔对比,我真切地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要感恩现在的生活,珍惜青春时光、打牢专业基础、勇于开拓创新,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井冈山小学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感动了我。未来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到这所学校任教,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笑得更甜。
此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心灵的旅行并没有终点,未来我要将勤奋之态度、创造之激情、师道之表率,融入每一个行动中。而且,回到学校后,我要把这些体会与认识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