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幽深之学风 力作世纪之栋梁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作为历史学院的新生代表能够在此发言,感到十分荣幸。今天,我代表着历史文化学院众多同学,从学生的角度说一说我进入历史文化学院三个月以来的学习和生活的几点感受。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悠久,大家频出。我再来历史学院之前就听说过学院质朴幽深的学风。来到学院后,更是切身体会到了这种氛围对我们新一代史院人的影响。
在刚刚报到之后,学院就为我们举办了一场老师与新生的见面会。在见面会上,我们见到了闻名已久的老师们。院长书记分别作了讲话。讲话中,有鼓励,有肯定,有明确的要求,也有殷切的期望。这是我们第一次感受老师们的风采。我们也是在这要求与期望中,开始了崭新的大学生活。
针对我们初入大学等种种问题,历史学院又为10级准备了新生大讲堂。登台演讲的老师们言传身教,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有的讲解求学的要领和禁忌,有的抒发自己对历史,对学院的情怀。梁茂信老师在讲注重平时用功时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个同学快考研了,问梁老师:“老师,我该给导师买点啥呀?”梁老师说:“你啥也不用买了,就让你爸准备一辆凯迪拉克吧!”这样幽默诙谐的例子,在老师们的演讲中俯首皆是。老师们的讲解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将史院厚积薄发、举重若轻的学风展现的淋漓尽致。讲座过后,大家普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继新生大讲堂之后接踵而至的,是以钢笔字、粉笔字为核心的双笔练习。本科四年正是各项技能打基础的时期,否则四年之后,我们走上了工作岗位,出手写字七扭八歪,就会给人留下不完美的印象。学院未雨绸缪,率先对我们展开了训练。我们手捧小字本,仿佛又回到了小学,又回到了一笔一划写字的年代;我们拿着小黑板,仿佛自己现在就成了人民教师,一种想写字、写好字的想法在心中油然而生。我们的双笔练习定期评比,对优秀者进行展出。两个多月来,双笔练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评比使同学间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学习风气,这对我们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很早的时候,就听过《论语》《老子》这些古代思想家的著作。可是一直觉得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入学之后,学院为我们印制了《论语》《老子》的精选篇目,我们才真正走近这些经典。古文难,我难人难,我们知难而上。我们进行着名篇背诵的比赛,甚至晚上熄灯之后躺在床上,都要相互之间考上几句。我们知道,学院为我们印制的古代经典,不仅对我们寄予了夯实基础的殷切希望,更是表达了要求我们新一代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重托。我们感到肩上有一种责任。
让人目不暇接的讲座也是学院的一大风景。刚一进学院,宣传板上的海报贴的是里三层外三层。这些讲座,既有来自日本、俄国、欧洲学者的学术交流,也有院内教授的对谈沙龙;既有研究生、博士生的学术汇报,也有党团组织的思想论坛。学生们能够在这些讲座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品听。这些讲座成为了同学们课堂之外的重要学习途径。在这些讲座中,老师教授们没有架子,不摆资格,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探讨。我参加过的一个赵轶峰、王晋新老师的对谈沙龙,同学们直接向老师提问,甚至问及了东西方民主的问题。还有在邓峰老师的讲座中,第一个提问的同学就向老师“发难”——朝鲜的红旗能打多久?在这样的讲座中,同学们无拘无束,各种观点碰撞融合,老师同学都在这样的讲座中升华了认识,完善了理论。一个个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的讲座,我们都会从心底发出感叹:“痛快,真是痛快!” 这些饕餮盛宴,的的确确让我们在思想上大快朵颐,也让我们对学院学富五车、汗牛充栋的教授们发出由衷的赞叹。
除了学院举办的各项活动、讲座之外,在团委领导下的学院学生联合会还举办了一些学生自己的活动。在刚刚闭幕的历史旅游文化节上,学联的各个部门都依据各个部门的特点,举办活动,锻炼同学们的能力,提升同学们的素质,一会儿(刚刚)进行的话剧演出就是其中的代表。此外,学习部举办的英语风采大赛,教师技能协会举办的教师基本功大赛都在不同程度上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历史旅游文化节——我们学生自主自办的系列活动——成为同学们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仁并不远。在这种有着深厚学术氛围的学院中,我们也可以骄傲的说:“知识并不远,学术高峰并不是遥不可攀!”只要我们肯学、肯悟,在历史文化学院质朴博大学风的熏陶下,在历史文化学院厚重幽深传统的引领下,我们就一定能够书写中国史学界辉煌的明天!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老师。